或許是我養的兩隻小鸚鵡一隻不見了,心情有些不好讓我今晚失眠忽然想起從前清晨,常常陪著父親去紗帽山[陽明山]洗溫泉,路上走著走著總會問一些父親小時候年輕的事情我想在我幾個兄弟裡面大概這些瑣事也只有我了解的最完整,但如果我沒有把它記錄下來可能經過時間的推移可能也會漸漸的淡忘了,因此就想要把它依依的記錄下來,以下就是點石齋故事的開始
第一段父親的幼年
父親幼年是個快樂無優的小孩,家裡開著一間雜貨店足夠一家衣食無憂,但那個時候也正是對日抗戰最關鍵的時刻,日本人來了又走日本人走了國民黨回來了,結果曾祖父開的雜貨店被人告了說是漢奸,曾祖父被抓走之後雜貨店也被封了,而他老人家也沒有回來過了,那真是個黑暗的年代,也提前結束了,父親的幼年,記得父親告訴我他上學不到兩年,因為家境的關係就被送去當學徒也就不再上學了,父親一開始在布點當學徒,但正在成長的他因為吃不飽或許是東家的苛刻只得偷跑回家,但回家被祖父一頓打罵後還是送回去布莊,但是吃不飽的狀況依然存在,所以偷跑回家還是會發生,為什麼吃不飽記得父親說都是喝很稀很稀的稀飯,所以晚上半夜真的餓得受不了,後來祖父另外找了一家印章店讓父親去當學徒,父親在那一家印章店裡面待了幾年,但是總是做一些打雜顧小孩整理家務的工作,真的學到的功夫很有限,直到有那麼一天在街上走著走著,忽然看到有一個客運的師傅,在路邊正在刻印好像刻得很不錯,變上前去參觀,那就是福州點石齋老闆陳依其先生,他看父親懂得篆刻,便問有沒有興趣留下來學,既然有真功夫的老闆願收他為徒,便回原東家辭職,隨後便踏上他篆刻學習之路,我猜算當時大概13、14歲吧,但好景不常,在裡面有兩位師傅有天,居然吵架起來,吵到後來居然鬧分家,店中兩個徒弟兩個師父,因此連徒弟也被分家1人一個,幸好父親運氣很好,分在陳師父這邊,得以繼續學習,順帶提一下另一位徒弟學的是手工雕刻橡皮圖章,他也來台,但手工橡皮圖章在鑄模造印的興起慢慢地被淘汰了,到了17歲左右學藝期滿,因抗戰勝利,短暫和平,父親的舅舅問他願意和他行走兩岸,學習經商嗎?因此就這樣來回於兩岸黑水溝之間,直到內戰爆發,政府轉進來台,父親也跟著滯留台灣了。
因為無法再回福州,只好拿起刻刀謀生了,當時是在延平北路上,時年約23歲,人的運氣總是起伏不定的,228事件就發生在延平北路,隨後幾天政府軍開始大肆捉拿匪諜,羅漢腳[單身漢]最容易被認定為諜,因此父親被抓了,當時住在旁邊的寡婦就是我的大媽因為丈夫被抓去南洋當軍伕未歸,他跑去派出所謊報父親是他的丈夫,因此才將他救出來,想想當年冤死獄中的冤案有多少人啊!
也因此順理成章父親便娶了我的大媽,慢慢地繁榮地據說移轉到舊的中華商場,父親便搬到中華商場,在當時其實最熱鬧繁華不是中華商場,而是衡陽路,因此父親想法到衡陽路最大的永裕百貨行在最裡面租個小攤刻印,自此才擠進了城內,過了不知道多少年攢夠錢和朋友合資買下了隔壁兩家店面,也就是日後大家看到的點石齋。未完待續!